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日,我校护理系线上召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邀请9家合作见习医院护理部负责人、临床专家及院校教师代表共100余人参会,围绕“1.5+1.5”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体系优化及医教协同育人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护理系副主任刘春霞作《医教协同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专题报告。她指出面对健康中国战略对护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需以“双师型”能力为核心,从“政策研读”与“精准备课”双维度突破。报告主要从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如何备课两个大的方面展开,重点介绍了医教协同的意义,如何研读文件、精准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文件要求,在此基础上如何结合课程的特点备好一堂课。针对“如何备好一堂课”,她提出专业课程要体现职业性、前沿性和思政性,即以临床案例为载体,设计“床边教学”情境;引入智慧护理等新技术、新理念;挖掘护理人文素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会议设置了课程建设专题研讨环节,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等核心课程负责人结合临床需求,分别汇报教学实施要求和策略。各见习医院专家、任课教师充分肯定“1.5+1.5”模式(1.5年校内学习+1.5年医院实践),与会教师普遍认为,研讨会既提供了“抬头看路”的政策视野,又给出了“低头深耕”的实践工具,为构建“院校共研、师资共育、课堂共管”的一体化育人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研讨会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院校双方将以“1.5+1.5”模式为纽带,持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输送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系 刘春霞/文 马国平/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