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内部管理,推进新校区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力争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举旗定向,引领发展,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工作,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丰富学习载体和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研讨质量,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落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按照委党组的要求,开展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全省“样板党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示范效应,全面推进我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考核及评星定级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认真筹备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及时建立《2024年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督促提醒工作台账》,全面掌握相关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进一步优化学校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组织会议和党课记录,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举办“精品党课”评选,筛选培育“党建品管圈”创新项目,打造在委直属机关党委叫的响的支部党建品牌。
(三)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对照新时代党员干部标准,制定《2024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分级分类开展党性教育、政策解读、履职能力标等专题培训,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深入实施《菏泽医专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22-2026)》和《菏泽医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23-2027)》,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任机制,真正把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拔任用到合适岗位。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做好试用期满干部考核,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外出报备、出国(境)管理等制度规定,确保各项监督管理要求落实到位。
(四)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研究谋划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完善廉政档案,建好用好政治监督活页,全面提升监督治理效能。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及背后“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廉政风险防控,逐级开展廉政谈话,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分类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化解校园廉政风险。认真开展集中纪律教育,强化警示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挖掘利用教育系统廉洁文化资源,探索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五)做好群团工作。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各级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群策群力,增光添彩。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定期召开统战工作专题会议,扎实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支持民主党派组织及统战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认真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全力做好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更好地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地位,探索实践专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工程,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选优建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健全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定期开展巡察督导和研判通报,牢牢意识形态主动权。加强舆情监测管理和舆论引导,落实学校突发敏感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开展舆情监管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全校舆情管控能力。加强完善新媒体管理制度,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管理,积极推进融媒体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打造一支信仰坚定、思想敏锐、能力突出的网络工作队伍。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加大新闻宣传报道力度,继续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沟通,展示学校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力。
(三)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着力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思想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开展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认真落实学校《“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找准医学院校特色、菏泽医专特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整体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树人环境。巩固拓展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积极开展菏泽市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继续保持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积极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班课程体系,精心培育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打造精品特色学生社团,进一步激发团学组织活力。用新做好学生服务,健全完善接诉即办平台服务机制,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宿舍制度,大力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育人力量和资源下沉学生社区,积极构筑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切实打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对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等进行专业培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健全问题学生的发现与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资助育人效果,规范做好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发放工作,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心态和自立自强精神。
(五)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培育孵化重点项目,搭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产教融合新平台,举办学校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积极做好第十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一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参赛准备工作。深化“就业育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统筹推进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多元化就业指导服务。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书记、校长示范带动,系部负责人、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等全员拓岗,用好政策性岗位资源,全力以赴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全力加强内涵建设
(一)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挖掘学校自身办学优势,塑造办学特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方案,建立专业准入、评估、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开展专业调研和专业发展水平评估,形成专业匹配度报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和专业发展水平报告,为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高骨干专业在专业群中的示范带动能力,促进各专业协同发展。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依托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构架,全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证书获取率为抓手,提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等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保证学生“1+X”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开展课程质量评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争取立项省级一流核心课程2项。加快推进中医康复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核心课程资源建设并在共建院校中推广使用。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模式,坚持数字赋能,着力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优质课堂。依托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授课质量。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探索开发立体化实训教材和教学资源,推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案例导入+虚拟仿真+思政教育+实体实验+认知实习”五位一体开放共享实训教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整合教学、考试、在线课程、第二课堂、志愿服务等平台数据,形成“大学生数字化成绩单”,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提高科研创新水平。着眼立项高层次科研项目、实现高水平科研成果,新建4个博士科研创新团队,定期举办博士学术沙龙活动,充分发挥博士人才在服务发展、科研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制定《创新平台与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以系部实验室为基础,组建校级创新平台与重点实验室,争取新增4个菏泽市科研创新平台与重点实验室。制定《科研成果转化、横向课题管理办法》,促进科教融汇,深入实施“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强化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力争确立2项横向课题,实现4项科研成果转化。
(四)强化人才引育创新。扩大高层次人员引进规模,对标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标准,汇聚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产业教授、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制定《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办法》,稳步增加省级创新教学团队数量,努力实现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的新突破。开展教师分层分类精细化培养,通过专项培训、交流研讨、示范观摩等措施,增强教师课程模块设计、课堂教学掌控、新型教材编写、网络资源运用、教学成果总结等能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加大对教学名师和青年技能名师的培养支持力度,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根据岗位需求和报名情况,争取引进5名以上博士人才;依据“一事一议”、“一人一议”政策,柔性引进1名以上高层次人才。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传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坚持医教协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联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鲁南制药,牵头成立产教融合市域联合体和全国生物医药行业共同体。全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校院协同培养,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新增1个校企合作招生专业,共建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机构,共同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活动,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办学规模和成果。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推进与菲律宾、韩国等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口腔健康项目、“中欧教育人文交流服务计划”,力争在海外培训、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师生交流学习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四、规范管理,提质增效,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一)坚持依法办学治校。将依法治校作为提高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抓手,围绕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标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督导考核,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以学校《章程》为核心,健全完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编纂发布新版制度汇编。认真落实党务公开、信息公开等制度规定,对学校重大事项、重点工作等及时公开公示,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系统梳理校园安全、资产处置、后勤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涉法事务,建立法律风险清单,制定有效处置办法。进一步健全申诉处理、权利救济、纠纷处置等工作机制,认真履行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程序,坚决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二)完善治理体系。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领导班子成员沟通交流制度,坚持在重大决策前履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听取意见建议等程序,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深化校系二级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学校与系(部)权责利关系,加大系(部)管理自主权,充分调动和发挥系(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校领导联系系部、班级制度,党委委员联系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制度,学校领导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定期召开教代会、工代会,听取学校工作报告,研究审议重大事项;定期召开团代会、学代会,听取广大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凝聚干事创业力量。
(三)增强保障能力。加强财务保障。认真做好2023年度预算项目绩效自评和2024年度预算执行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杜绝浪费行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财力支持。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学校2023年度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严肃招标采购纪律,严格采购流程,严把验收程序,实施全流程监管,确保招标采购合法合规;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学校安全制度体系和技防、物防、人防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紧盯宿舍、食堂、实验室等重点部位,聚焦消防、燃气、食品、交通等易发问题,,开展常态化、全覆盖、起底式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动态清零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后勤保障。规范餐厅、超市管理,继续做好物业、绿化、水电暖巡查,维护良好校园环境。加强教学保障。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积极申报“信息化标杆校”,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合理安排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采购比例,继续丰富馆藏资源,为教师开展教科研、学生阅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四)服务社会发展。努力提高附属医院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全力做好三级医院等级评审迎检工作。以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为抓手,加强附院学科建设,努力创建一批市级、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各类诊疗行为。持续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医养结合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开发养老服务专业精品培训课程,积极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省级示范培训基地、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和全国养老服务标准示范基地。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联合菏泽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残联等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科医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根据社会需要提供技能人才评价服务,努力打造学校培训特色品牌。
(五)推进新校区建设。高度重视新校区建设对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全力争取上级关注支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建设资金、手续办理、配套设施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认真做好新校区施工现场巡查,协调使用部门和设计单位完成好二次深化设计,切实将新校区建成建好,满足学校未来长期发展需要。抓紧谋划校区搬迁工作,根据建设进度合理确定搬迁时间节点,做实做细搬迁方案和前期准备,确保新校区顺利投入使用。